近日与一民营老板交流,其找我设计商业模式,并计划寻找股权投资方。
该老板目前从事的是一个不起眼的传统服务业,鉴于保密的关系,就不具体透露了。虽然该行业不起眼,但是盈利状况尚可,只要做的还可以,一般可达到30%的净利率。但总体上来说是低端服务业,并没有多少大企业关注此行业,行业内企业高度分散,达到几千万的就算是大企业了。
该老板计划通过商业模式的突破,实现颠覆行业的目的。在我看来,其颠覆可能还做不到,其商业模式的设计中仍有许多问题,尤其是在这种复杂的商业模式下其团队的控制力并不强,最突出的一点就在资本上。
虽然该民营老板也赚了一些钱,但也就是达到了其团队的个人享受阶段,还没有达到支撑起这个新的商业模式之目的。因此其提出了要找股权投资方,并西方是PE。经过我和他的交流,他认为其商业模式设计和自身经验都不错,行业内很少能超过他,并且可以帮助资本赚到钱。希望在投资的时候,自己不再出钱,而由PE出资。
我认为这其实比较困难,因为PE投资往往是参股,是获得股权增值的效益,但并不是去具体经营该企业,需要让大股东经营,简单说就是参投的模式为主。尤其是在初期,如果你都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项目上,PE很难信任你。该老板自己还有两个同类企业,虽说未来要停掉,但这种自己不投,外面另干一滩的情况,确实难以博得投资者的信任,投资者的风险会比较大。再有就是,即使是投资者愿意在主要经营者不投资的情况下全额投资,但肯定会把控制权控制在资本的手里,仅仅凭借单一的行业经验(并非技术诀窍或专利)不可能获得投资企业的控制权,并随着企业的发展,资本方可能要不断投入资本,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控制权很快被稀释掉。
其实PE很少会参与这类投资项目,如果是在该老板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注资还有可能。如果仅是一个想法,没有其他的业务基础,往往是VC介入的时机。但他的这个项目,其实盈利能力一般,可能还达不到VC进入的要求,再加上其投资额度较大,并主要用于采购设备,这就更不符合VC的投资范围了。
当然,无论是VC还是PE投资,或者是产业资本,在该企业家不拿钱的情况下,想保住控股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虽然现在社会上的游资比较多,但也必须考虑到投资的安全性和对自己投资项目的话语权问题。其实在财务上也好理解,如果有投资者愿意投入100%的资金,但只占30%的股份,当企业经营失败的时候,在分企业资产的时候职能分得30%的资产,这种损失不是其可以承受的。因此资本往往会抓住自己的投资价值不放手,很少会在对方点子不够颠覆性,对方没有最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安排。其实我们看到很多引入资本运作成功的企业,其创始人虽然有技术,即使在第一轮投资的时候还能保持一定的控股,但随着第二轮、第三轮的投资,都会丧失控股的权利。我们看乔布斯不是曾经被资本踢出局吗?哪怕他是苹果的创始人,又是灵魂人物,当你不能再为资本赚钱的时候,资本也会把你踢出局。其实踢出局背后隐藏的就是乔布斯对企业控制权的失去。再看阿里巴巴,马云通过引入软银等投资机构,也逐步让出了自己的控制权,虽然我们把阿里巴巴和马云挂钩,但其实阿里巴巴背后真正的大老板已经不是马云个人。
因此,对于该民企老板,我建议可以以其现有企业作为投资的基础,进而实现以现有资产和业务趋势的价值与PE投入的资本对等价值的方式,来获得投资,这样也算是顺理成章。如实在要新设企业,则把现有的公司装入到新公司内,作为新公司的子公司,在以新公司为主体获得投资。
而该民营老板另一种说法简直有些荒谬,他认为可以和多个PE谈,每家出的不多,最后汇总成整体需要的数额,而自己还处于控制权的地位。我说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而言,最终注册成立的时候,肯定要所有股东互相认可和达成一致,用背靠背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公司注册的。
其实,在创业者获得投资的时候,诚信是最根本性的品质,如果诚信都无法达到,则不可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。
我想该企业家在商业模式设计的角度还是有其度创性的,只不过还需要和现在流行的商业模式结合,但其对股权的设想则还是不了解,将很难实现,我劝她还是要在股权的角度重新思考和设计,尤其是在其所从事的是比较传统的行业这个角度,还是要脚踏实地的设计,并抱着合理的预期才可能找到合适的投资人。
|